目前分類:台茶研究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AG0274_BURST001  

103年8月25日新竹清華大學海峽兩岸茶業學術交流    

    幾年前聽過梅山鄉瑞里村種阿里山高山茶的資深茶師許平和先生說過一個真實的事例,「有一年他們家茶園參加比賽的茶得了特等獎,居然帶是有檳榔花的味道」。這麼玄的事例請教過幾位茶人所得到答案皆是否定的,有的甚至於嗤之以鼻反問「隔年有嗎?」。就在今年6月於訪查凍頂茶區前,先到魚池鄉拜訪製作日月潭紅茶的王鳳如茶師,終獲啟迪。其說:「茶有靈性」、「茶也會生氣」,並借台大前校長李嗣涔教授的「植物資訊場」概念說明,接著又說:「萬物皆有靈性,且萬物皆有提升,似乎只有人類沒有提升」誠良有以也。

IMAG0259_BURST003

台茶為祖宗榮耀產業,台灣為享譽全球的精品茶產區    

    接觸茶二、三十年光陰,彌來不斷戮力習茶,終於體會出「人有三世因緣,茶有三生經歷」,茶往往猶如天蠺再變般,從失敗中復甦走向欣榮。中國古代明清之前綠茶因製程失誤成黃茶,因運輸路途遙遠成黑茶。而明季脫胎於松蘿的武夷山茶同樣上演逆轉秀,並演化出兩大類茶。武夷山巖茶不經意的幻化成烏龍茶,同時武夷山系桐木關中茶戶因部隊入駐延誤綠茶製作,茶農不捨暴飻天物,創發出「正山小種紅茶」,成了紅茶始祖。清末台灣烏龍茶滯銷,遂改製包種花茶進而創作出,自體花香的「文山包種茶」。清末日據初期,台灣苗栗頭屋(早期稱老田寮)一帶的茶農亦因惜物,將蟲害(著蜒)嚴重的烏龍茶創製成享譽全球最高級的烏龍茶-「東方美人茶」(膨風茶)

 IMAG0283   

茶風暴前一年即研究得知台茶混偽嚴重,只是無人敢對抗市場

    茶的第一生在茶園(山),形成本山茶的天性,如拉拉山茶的水蜜桃味、梨山茶的花果香味、瑞里阿里山茶的龍眼果香味、石棹珠露茶的甘蔗汁味及東方美人茶的蜜香味。茶的第二生在茶廠(師),成功的走水順喉韻當頭,失敗苦澀難嚐,早期更有劣徒為謀暴利,於乾燥時噴幾滴奶精混偽金萱茶。茶的第三生在茶人(惟茶人才知其真性情),賦與茶最終面貌,精準呈現其完美表現,也讓我們聽得到茶在說話,識得其靈性,如唐代茶聖陸羽,習茶識茶能懂茶。故茶老了雖50年以上歲月仍活在人間,而百年老茶猶能讓人們鑑賞。所以說「茶真有性情」、「茶會復活」,不信將家裡打開已久的茶,如有陳味稍為用低溫焙火一下,仍能得其真味

樂活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茶源於中華茶藝文化,而中華民族是世上最早認識茶的功用的民族,絕大部分學者認為茶原生於中國西南,茶是中華文化對世界飲食文化另一重大貢獻。在中國,茶文化至少有3千年以上,但信史記載確較晚,因中國古茶書部頭小,故大多亡佚無聞。在數千年的飲茶文化中,大至經歷藥用、蔬食、渴飲三階段,最後才逐漸形品茶的藝術。為方便愛茶人的了解,故將數千年茶文化相關典籍以簡表述之,以利茶文化推廣。

中華茶文化歷史簡表

朝代

出處

相關記載

上古時期

東漢《神農本草經》西元前2737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而解。

另陸羽《茶經》曾推論「發乎神農氏」

周朝

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志》

“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 丹、漆、、蜜……皆納貢之”。秦漢前經書典籍未有出現「茶」字

尚書顧命(資料來自中國網「周武王與貢茶」與吳振鐸)

"王(指成王)三宿、三祭、三詫(即茶的假借)。"這説明周成王時,茶已代酒作為祭祀作藥之用。(但文史研究者張宏庸認為證據薄弱)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爾雅》(成書約公元前200年)晉郭璞《爾雅

《爾雅》中就有“槚”字,稱“槚就是苦荼”(“”是古漢字,即今之“茶”)。明確表示有茶名義,並為史學家所公認最早文字記錄(姚國坤等)

顧炎武《日知錄》

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秦統一全國,飲茶風俗東傳。「晏子相齊景公,食脫粟之食,炙三代五卯茗萊而已。陸羽《茶經》引作「茗菜」文史研究者張宏庸認為晏子春秋有關齊國茗飲存疑(齊地山東是否有植茶)。

漢宣帝神爵3年(西元前59)

四川王褒《僮約》

王褒《僮約》中有兩處提到,即膾魚炰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楊氏擔荷可知茶做商品交的最早記載,及最早茶字出現。證明四川為中國茶文化發源地(張宏庸)。也有人認為原產地雲南省(李寧遠等)。

南北朝

三國魏張揖撰《廣雅》為陸羽「茶經」引用之

張揖《廣雅》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橘子芼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

晉張孟陽集

西晉時,張載登成都白菟樓,曾寫下了全世界最早的一首茶詩,讚嘆蜀茶的高貴;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

傅咸

傅咸《司隸教》載:聞南市有蜀姬作茶粥賣。魏晉時將茶的鮮葉採來煮食連湯帶菜一起吃將茶作蔬煮吃故加米煮成茶粥有些還加薑、蔥、椒、桂、紅棗、橘皮、茱萸、薄荷等佐料調味,飲茶史上蔬食階段的特徵(郭伯南)。

唐朝

唐玄宗開元以後

因僧人坐禪需要,飲茶逐漸普及起來。中唐以前只有藥飲與解渴的粗放飲法,將鮮葉放在鍋裡「作羹飲」(李寧遠等)

西元780

唐德宗開始徵收茶稅(李寧遠等)。

唐德宗建中元年(西元780年)陸羽「茶經」

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對世界茶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祀為茶神。三卷共十章,分別談論茶的起源、製 茶工具、製茶過程、品茶器具、煮茶方法、品茗鑑賞、茶葉的歷史、產地及茶的粗略等。

中唐以後

(1)庵茶-茶末放於瓶缽中用開水沖灌後飲用

(2)煎茶(煮茶)-陸羽提倡

(3)點茶法晚唐五代出現

唐憲宗時張又新「煎茶水記」

論述團茶的衰退和抹茶的興起

煎茶水記原稱水經,煮茶名水分七等

大中3楊曄「膳夫經手錄」

介紹26種食品產地味道、特性、食用方法、飲茶發展史及各地茗茶。書中主要敘述茶之起源、及當時茶之品種、產地、性味、療效等,此段描述較為詳盡,佔篇幅亦多,約為全書三分之二。

蘇廙「十六湯品」

(資料來自中國古籍全錄與劉漢介)

認為決定茶味的,就在湯之增減。「湯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濫湯,則與凡末同調矣。」煎以老嫩言者(開水滾沸情況)凡三品,自第一至第三。注以緩急言者(灌注開水緩急)凡三品,自第四至第六。以器類標者(沸湯器具)共五品,自第七至第十一。以薪火論者(燃料種類不同)共五品,自十二至十六。

唐末五代時期韓鄂《四時纂要》

中國最早有關茶樹栽培書籍,本書長久被認為虛構之書,1961年日人山本敬太郎發現1590年韓國版本(李寧遠等)。

宋朝

西元964

宋太祖再次實施茶葉專賣一直持續至清朝(李寧遠等)。宋茶源於南唐北苑茶,初造研膏茶,繼造臘面茶(張宏庸)宋人製茶分散茶與片茶兩種,與唐代不同,「今()採茶者得芽,即蒸熟焙乾,唐則旋摘旋炒」,焙乾後為即成散茶片茶又稱餅茶或團茶(李斌等)

宋英宗治平4(西元1067)蔡襄「茶錄」

蔡襄知諫院、開封府,其「茶錄」分上下兩篇,上篇論茶;下篇論茶器。蔡襄任福建轉運使時,負責監製北苑貢茶,「小龍團」

宋徽宗大觀初年(西元1107)著「茶論」

宋徽宗趙佶宋朝第八代皇帝,所撰「茶論」為宋第二部茶書,或稱「聖宋茶論」後人名「大觀茶論」20,介紹點茶手法最詳盡首次出現竹筅在擊拂方面起著劃時代的變化(劉漢介)點茶藝術又稱「湯戲」「茶百戲」或「水丹青」即茶水之畫(郭伯南)。談及新茶中,建溪之白茶品質最優(吳振鐸)。

北宋徽宗政和2(西元1112)唐庚「鬥茶記」

宋代盛行「鬥茶」,二、三人聚集,煮水比茶,論長道短,決出品第,鬥茶結果推動宋代茶葉烹沏技藝的精藝求精。張宏庸認為宋代為文士領導茶文化,社會上用組茶社及撰茶書方式,來茶藝爭社會地位。

 

宋朱子安(年代不詳)《東溪試茶錄》

原本題宋宋子安撰,載左圭《百川學海》中,而晁公武《郡齋讀書誌》又作朱子安。其書蓋補丁謂、蔡襄兩家《茶錄》之所遺(維基文庫)。所稱貢茶七等之首白葉茶(吳振鐸)

 

宋神宗熙寧八年(西元1075)黃儒《品茶要錄》

《品茶要錄》十說道缺點:1.采造過時2.白合盜葉 3. 入雜4.蒸不熟5.過熟6.焦釜7.壓黃8.漬膏9.傷焙10.辨壑源沙溪等問題

 

宋熊蕃撰《宣和北苑貢茶錄》及 趙汝礪《北苑別錄》

簡要略述北苑皇室御茶園,但所敘欠詳後由福建運轉使主要帳司的趙汝礪搜集補充資料(劉漢介)。另北宋真宗丁謂有《北苑茶錄》3卷。

明朝

明英宗正統四年(西元1439年)朱權《茶譜》

朱權《茶譜》首次提出不將茶葉壓成茶餅,也不加香料,不奪其真味。其中介紹點茶法(劉漢介)

武宗正德9(西元1514)顧元慶「茶譜」

「茶譜」對烘菁綠茶等製法詳述。元朝12世紀末,閩浙等地綠茶製法已由蒸菁改為炒菁以提高其香氣但也有人說炒菁綠茶為明太祖朱元璋所發明因其竭力倡導炒綠」(吳振鐸)有人認為朱元璋出身流氓乞丐對宋代貴族所好飲茗不勝認同,認為固形茶奢侈浪費故廢止末茶

孝宗弘志年間(西元1488-1505年)錢椿年撰「製茶新譜」

「製茶新譜」敘述茶樹栽培採茶、貯炙茶製茶煎茶四要(水質、洗茶、水溫、茶具)、點茶三要(洗茶具、烤乾茶盞、選水果)(李寧遠等)「烹茶時,先用熱湯洗茶葉,除去其茶葉的塵垢、冷氣,然後烹之」是相當現行的說法(劉漢介)。

明世宗嘉靖33(西元1554) 田藝蘅撰《煮泉小品》

《煮泉小品》專論茶水品質,品評天下的泉水,既總結繼承前人的成果

明神宗萬曆18 (西元1590) 屠隆撰《茶箋》

《茶箋》為《考槃餘事》十五箋之一介紹茶品,採茶,日曬茶,焙茶藏茶諸花茶,擇水,洗茶,茶具等

明神宗萬曆23(西元1595)張源撰《茶錄》

《茶錄》敘述明朝飲茶法主流「泡茶法」頗為詳盡又間述「煮茶法」。

明神宗萬曆25(西元1597) 許次紓《茶疏》

《茶疏》中云:「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陽羨,宋人最重建州,於今貢茶,陽羨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勝」,武夷「雨前」名茶16世紀末始脫穎而出(吳振鐸)。明代最好的茶書(劉漢介)。

雍正12(西元1734)陸廷燦《續茶經》

一般認為,青茶(烏龍茶)製造晚於綠茶早於紅茶。《續茶經》引王草堂《茶說》:「武夷茶‧‧‧茶採後,以竹筐勻鋪,架於風日中,名曰曬青,俟其青色漸收,然後再加炒焙」。此乃青茶製法(廖慶樑)。另一說,烏龍茶最早是在後周到北宋時期產生的(陳宗懋等)。中國古茶書部頭小,故大多亡佚無聞,但「續茶經」為古書中最有系統,資料收集最豐富的壓軸之作。

 

(西元1753年以後)劉埥撰《片刻餘閒集》

《片刻餘閒集》:「山之第九曲盡處有星村,為行家萃聚所。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廣信等處所產之茶,黑色紅湯,土名江西烏,皆私售於星村各行(姚國坤等)。紅茶起源於福建武夷,約在1610年前後(亦有謂1650年前後武夷山南麓的星村鎮為小種紅茶集散地原產於星村鎮到江西邊界的桐木關山中(吳振鐸)。另一說從晚清起(1693年),紅茶開始出現(陳宗懋等)

本表資料來自葉錦祥老師中華飲食文化「茶專題文化」

樂活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1744  

新竹縣北埔鄉大湖二寮一帶是東方美人茶最優質的茶產區

IMAG1735  

最遠方右邊最高的山為鵝公髻山(原住民聖山有太祖山之稱號)登山口位於著名民宿山上人家附近,旁邊有山中茗茶楊煥章先生的茶園,山脈中段為五指山(遠方圖中間有握拳後四指像筆架即是),同一山脈最後隱沒在大隘山莊附近山頭(左側方向地帶)

IMAG1738_BURST001  

稀稀落落零星的茶園散佈在特殊川谷地形坡地,近期大隘山莊將改為梅門大義山莊

IMAG1747  

看來地質貧瘠不起眼的山坡地,確能蘊藏神奇的東方美人茶

IMAG1752  

破碎的茶區混雜在高低不平的林間、草叢及稀疏的果園,常常看不到完整茶園,令人疏忽,但生物卻多樣態,為最佳蟲居。 

     東方美人茶一個茶性萬端的謎樣茶東方美人茶特等獎得主楊世瑩先生說這是「老天爺賜的茶」。個人將其與阿里山、杉林溪、梨山等,同列為當今「精品台灣茶」的四大金剛。不論名與實,具為最富傳奇性的「逆境茶」,如今在台灣乃至全世界,上演逆轉勝,成為茶界新寵。本支茶原係被小綠葉蟬(俗名浮塵子、蜒仔)叮咬稱著蜒,為逆境之發病茶,半發酵茶中發酵度最重的茶。具熟果味、蜂蜜香,尤其以芒種前後著蜒最高峰,故一般以夏茶為佳。製成後呈白、 綠、黃、褐、紅五種顏色,人稱五色茶,越陳放風味越佳。有椪風茶、白毫烏龍、香檳烏龍、番庄烏龍多種名稱;在北埔鄉稱「膨風茶」,峨眉鄉則稱「東方美人茶」,苗栗另稱「福壽茶」。主要產區有桃園龍潭、新竹北埔及峨眉、苗栗頭份及頭屋(老田寮)等地區,其中早期文獻(北埔聞人姜阿新手稿)記載,大湖村二寮附近所產最佳,號稱特等獎茶區楊世瑩先生亦說122線在竹東員崠國中轉入39-1線進入大湖村往南埔一帶沿著特殊川谷地形星羅散佈的茶園,為最佳產區。前大隘山莊主人范先生更進一步說,大隘山莊附近山區,其實是從鵝公髻山、五指山一系山脈下來的三角的基角,同一岩脈,土質是岩石地質,這風土造就北埔膨風茶茶質好的原因之一。有人推論說因地質關係北埔生產的茶葉從外觀比峨嵋的肥美品質勝出遑論其他產區

IMAG1755

 

這裡的東方美人茶,為青心大冇茶種,據悉最適合東方美人茶就是為青心大冇,品質亦最好;跟坪林石碇的東方美人茶茶種不同。

IMAG1754

 

據研究指出茶葉經小綠葉蟬叮咬後,茶葉發病稱著蜒,本身抗逆機制產生一種化學成份(蜜香味的成因),吸引另一種天敵制衡小綠葉蟬。蛤!有這麼聰明的茶,真像寫小說情節?

 IMAG1740  

想想看採茶阿婆拿板凳坐在斜坡採茶,是多辛苦的差事,自然成本不低

 IMAG1760  

二寮最具代表性特級茶區,位在大隘山莊旁楊煥章先生茶園

   茶學無涯,看待這個茶,邏輯思考上,要有相對的概念,不能用絕對的觀念。例如遠足文化出版許多茶專家共同編著的「台灣的茶葉」第98頁,「椪風茶在栽種過程中完全不施化學肥料及農藥」。這問題請教過當地茶農,得到笑而未答。楊世瑩先生僅說與契作茶農有約定,會做好田間管理,由其提供肥料。另一特等獎得主徐耀良先生亦說過,他有一靠近獅頭山附近的茶園,特別容易得特等獎,因蟲害特別嚴重,結果茶樹被蟲吃光。實際的研究報告指出,適當的安全用藥有利於小綠葉蟬,在生物競爭中存活,全程完全不施農藥,不見得有利於小綠葉蟬著蜒;一旦著蜒又怕落葉,要適時採摘,真嬌貴的茶。故椪風茶嚴格的說法,不能稱為「有機」;但即便如此,椪風茶仍相對安全,因為蟲能吃人就能吃,吉園圃概念就對。另一迷思,有資深茶專家建議,考量東方美人茶品質,因夏季溫暖有利小綠葉蟬著蜒活躍,故應以夏茶生產為主,其發表專文認為政府不應再辦理冬季比賽。可是近年來台灣氣候變異,曾有一年夏季比賽茶,因當年產期連續遇雨,後來又遇颳大風,結果普遍著蜒不佳,反而品質輸給冬季比賽茶。另一迷思,「比賽茶一定比非比賽茶好」,其實因為比賽制度產生不少問題,所以有一些茶農不見得會參加比賽,如有些北埔、峨眉茶農不屑參加全國或他縣市舉辦的比賽。另有一說法,因賽制關係,比賽茶可能會有烘焙不足現象,乾燥不夠不利久存問題(但優點形美著蜒度高),真有人為顧好茶品質而不願意參加比賽。另一迷思,東方美人比賽茶,不容易有境外來的茶入選,依照行家説法,外來茶從外觀即能區別汰除。但去年我有一個學生問我,其認識的朋友有從大陸進來比賽,得3花的東方美人比賽茶,問我要不要?這事情仍有待考證。另有一說法,因賽制將原本沖泡時間,由5分鐘改為5分半,結果產生以往常由北埔茶農得特等獎,變成現今常由峨嵋茶農得特等獎現象。其實北埔茶農楊煥章先生倒認為,只要信任有北埔鄉公所的「北埔膨風茶產地證明分級評鑑」即可安心購買來喝。

 DSC00255  

東方美人茶特等獎常勝得主峨眉楊世瑩先生說這種茶為「老天爺賜的茶」,他每天都會觀察老天爺脾氣,並加以紀錄,非常勤奮用功的茶人。

 

 茶  

北埔膨風茶祖師爺級的老茶師姜肇宣先生,以往常很認真騎摩托車在山區找尋好的茶菁製茶參加比賽,也是得獎的大師。之前餽贈一本專門介紹膨風茶專書-「煮茶論英雄」給我,認識膨風茶,真是非常和善的老前輩(竹苗一代後輩常向其請益)

IMAG2159  

 

早期峨眉比賽茶的包裝為鮮紅色稱東方美人茶,北埔的包裝為豬肝紅稱膨風茶,現在兩邊農會輪流主辦,一年輪一次,左邊咖啡色裝為冬季比賽茶

DSC00298  

依個人經驗茶湯顏色不能泡太深,才會好喝!

037  

 具有白、 綠、黃、褐、紅五種顏色人稱五色茶,據悉北埔本地產的茶葉從外觀比峨嵋產的茶肥美

1425550000740  

這罐在朋友那邊看到的頭等獎的東方美人茶,二兩裝跟賽制不同,另一問題最嚴重,沒有封條考倒許多專家,有點混淆市場,比賽茶尚有不少問題,要有足夠的經驗才能判斷其中原故。

    東方美人茶須存放一陣子再喝,讓時間催化她的韻味,專家建議新茶買來一年後開封再喝。有一次去楊世瑩先生茶廠喝已存放一二年的茶,非常好喝,問他有否在賣?楊先生說要再等幾年 (VSOP)後才能出售。早先帶阿里山茶界朋友去北埔義春茶行姜肇宣先生店內品茗,朋友問為何沒有喉韻?後來姜先生拿得等」的茶來泡,才有感覺到。東方美人茶特性在腔喉間;跟阿里山高山茶「舌後喉」,入喉回甘特性不一樣。泡東方美人茶關鍵在於溫度掌握,一般建議2分鐘水溫85至75˚C。曾經在坪林某茶行看到東方美人茶用100 ˚C開水泡,苦澀味出來,老闆不以為忤。早期在義春茶行買較貴的茶確泡不出好味道,後來帶回店內姜先生教導才知溫度掌握的重要。看一些老闆級他們喝頭等之類的東方美人茶,溫度不會超過80 ˚C。後來個人經驗,品質好的東方美人茶溫度要降低點,以80 ˚C左右來泡,並看湯色,以不泡出深紅為準,橙黃即出水。另外泡比賽茶一般不會有溫潤泡,但問過一名喜愛東方美人茶大老闆的經驗,頭等之類比賽茶,即使貴他還是會以50 ˚C左右水溫洗茶;但絕大多數人,對比賽茶因珍貴不會有洗茶的動作。東方美人茶近來因健康訴求,從早先日本人瘋迷,現在連大陸人士亦非常熱愛,市場搶手變成愈賣愈貴。早期價格不若阿里山高山茶現在品質好一點動輒一斤上萬元在新竹市看到一家麵店賣東方美人茶,二兩裝一罐1200元,如換算一斤9600元。試喝是雖蠻有品質,但怎麼貴如何消費?因市場價格好,連帶台灣許多地方,亦出現類似蜜香型的茶。如南投921之後,竹山出現貴妃茶(帶有凍顶烘火味)在市場上與東方美人茶競爭,妳是美人我就是貴妃;而宜花東則以蜜香紅烏龍茶(帶有果酸味)來爭寵。

樂活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1643    

泛稱「梨山茶」的產區遼闊地跨台中南投,坊間混倣的茶也最多,茶產品訊息紊亂消費時宜多注意

DSC00136  

同樣掛名大禹嶺茶價差高達有3倍多,非內行人無法判別

DSC00103    

真正的大禹嶺茶因產量稀少,許多茶行茶商有限額配給的問題

DSC00138  

大禹嶺茶獨尊的地位向來不用參加比賽,市場行情很高,風味特殊果膠濃

   在台灣三大高山茶產區中,梨山茶首屈一指,出類拔翠威名震全島,且為本島甚至全世界最高的茶產區(茶葉生產的臨界)所在。本區中105K大禹嶺(雪烏龍)與華岡在爭台灣第一,也是爭世界第一(海拔高度是2700或是2800公尺),有人說兩者差不多高。一般嚴格說法,梨山高冷茶區應位於台中縣及南投縣山區交界,海拔約2000-2800公尺之間,行話就是「公路頂」 (中橫/8號公路上方)這種說法如同稱石槕茶區,「桌上」(公路上方)與「桌下」(公路下方)意思一樣,另一或稱「幾K?」(中橫公路位置)土質結構為礫質壤土及頁岩地形(台灣許多特級茶的地質特性,如同武夷岩韻,人稱冷礦味),產期5月底至10月上旬年收2至3季,為台灣最晚春茶及最早冬茶的地方,跟鐘形的山形一樣春茶由低丘(如東部鶴岡早春茶)往高山上行越晚,收歛到天池華岡轉折;冬茶由高山往低丘下行越晚(如東部鶴岡晚冬)聽老一輩茶人講,這裡恰是嘉義縣阿里山輕發酵製茶師傅與鹿谷重發酵(凍頂氣)製茶師傅,兩派流不同作法交匯的地方。

066  

105K附近大禹嶺茶區之茶園面臨國土保安問題政府收回造林的命運

 091  

中橫公路80幾K到105k,公路上方皆是天賜臺灣特有優良茶區

071  

大禹嶺茶區將來到底還有多少的茶葉產量不得而知?

119

 福壽山農場為最具代表性的梨山茶,也是全台最具公信力的高山茶

 

120  

100年新設立茶廠後完全自產自銷

118  

103年6月27日茶廠旁春茶茶菁進行日光萎凋

121  

103年6月27日茶廠內春茶茶菁進行室內萎凋

125  

竹山來的製茶師傅進行布團揉步驟

IMAG0205_BURST002_COVER  

同一批採栽同一批製造品質均一最標準,絕無拼堆問題

IMAG0206_BURST001  

這批冬茶102年9月29日製造日(罐上頭)102年9月30日包裝日(罐底)

1409005092349  

朋友來詢問這支是否是仿冒品?

1409005116347  

只要認明標記,就沒什麼問題,目前尚不至有人敢仿冒福壽山農場,但會用混淆方式;上面第一張圖中之武陵雪峰茶,曾被人利用空罐子再入裝仿冒茶的案例

1409005109171  

以往因為紙盒包裝易受潮,曾有別種茶因內袋抽真空不良,紙盒反潮現象而產生霉味的案例

1409005072929  

精製茶因要人工揀梗出品日期會更晚,103年春茶8月底出產

    而泛稱「梨山茶」的產區有越來越廣的趨勢,從福壽山、武陵、翠峰、翠巒、松茂、紅香、天府、大雪山、八仙山、東眼山等,甚至於武界茶也有人稱「梨山茶」,奇萊茶亦有人稱「福壽梨山茶」,這些附麗於「梨山茶」,都算出產相當不錯的高山茶。「福壽山茶」一般是指茶區在退輔會的福壽山農場外所產製的茶,海拔約2000公尺左右,但真正主角尤以「福壽山農場茶」最為出名,可說是梨山茶的代表。福壽山農場茶區,13.5公頃產地,2公頃保留給森林,海拔約2200公尺(場本部)天池達觀亭下側標高2600公尺地帶(鄰近華岡)。這裡僅採兩季(為顧及冬茶產量與品質)由退輔會榮民輔導栽種最具公信力,採工是論天不論斤,所產茶菁幼嫩厚實(曾有人問我為何不是一心二葉,因高冷茶菁幼嫩關係故可採擷3至4葉)有品質,成品花香隱露果香「飄逸悠揚」(有茶人說因附近有果園關係所以有花果香)。100年以前有OEM外包給茶農(許平和老師第二代曾來農場包製過,但成本過昂),100年以後第二工廠設立,則請竹山師傅進場製茶,技術則有茶改場作品質把關,肥料與農藥監控最佳,目前為自產自銷 ,值得消費者信賴,全年產量1萬七千台斤,供不應求,尤其在大陸非常搶收手的送禮茶(蔣經國先行曾經喝過的茶,故有總統茶的稱號)

146

採工是論天不論斤,採茶姑娘較無工作壓力,輕柔的採擷,茶菁較不易損傷茶葉品質優良

131   

天池-著名產茶聖地(這一帶應是行人最理想的福壽山茶)

140  

103年6月27日一群採茶娘子軍剛過午即採收茶菁

149  

13.5公頃產地,特別保留2公頃給森林,這裡接近華岡

152  

華岡附近大型茶廠正興建,這一帶略顯得開發過度

    當大禹嶺茶區國有林班地逐漸要被政府收回時改為林地時,福壽山農場茶區地位更顯重要。無疑地,將來大禹嶺茶的價格會因稀少而更加昂貴(同樣掛名大禹嶺茶價差有3倍多)拼堆問題亦會越來越嚴重(茶農朋友到華岡茶自己要上山顧茶)近一、二年高冷茶由獨特地理位置,轉以為行銷而舉辦比賽茶。像仁愛鄉農會第一屆「台灣高山茶王」102.06.08頒獎;梅山鄉農會阿里山高山茶103年春季優良茶競賽,時間103年 4月 28 日至5 月 2 日;阿里山鄉農會103年春季優良茶比賽103年5月20日等。又如台中市梨山茶評鑑,茶農張慶松勇奪103年「梨山茶王」茶園種植在海拔2000到2300公尺高的新嘉陽部落(中橫76K)這些地區春茶日期,皆在福壽山農場茶春茶產季之前,以103年為例,福壽山農場因5月高山寒冷阻礙生長,103年6月27日個人上山看到才採一半多,整個產季要採到7月10日。所以高山茶不見得要買比賽茶,茶的知識學問很多哩!

DSC_1076  

102.11.4試多支梨山與福壽山茶版仔

1497791_616766551715456_1202431061_n  

因大禹嶺茶區縮小掛名合歡山茶崛起,102.12.9個人以武界梨山茶、福壽山農場茶大禹嶺茶等三支,逐次去試這支合歡山高海拔(單次配對較量),海拔高度可比出高下

樂活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DSC05229  

路標處右轉往八卦茶園,直走往杉林溪遊樂園

DSC01884  

此處據說海拔高度約1600公尺,杉春園茶行陳老闆說這一帶曾下雪,龍鳳峽要上忘憂森林在此換接駁車

DSC05225  

這是101.12.30所借住宿林姓茶農茶廠(海拔高度約1600公尺)面對正前方的地方

DSC01862  

102.05.16接駁車停在坔仔鐵皮屋下方經google定位海拔高度約1700餘公尺

DSC01878  

龍鳳峽最高茶區處坔仔,此處應該是陳姓茶農的茶園,102.05.16尚未採隔幾天就要採春茶,再上去就是下圖忘憂森林

DSC01868    

102.05.16所拍忘憂森林美景

DSC01860  

龍鳳峽最高處1900-2000公尺-草坔仔102.05.16冒雨搶收春茶,一般人會誤以為春季採春茶,但高冷地帶採收時間更晚

DSC01859  

潘姓茶園旁邊就是主人開設的忘憂森林咖啡店

DSC01858 

102.05.16冒雨現採茶菜(缺乏日光萎凋會影響品質)

 

DSC01861  

DSC01881  

潘姓茶園旁的小型茶廠雨天製茶

       杉林溪茶位列在頂級的精品台灣茶行列,其與阿里山茶、梨山茶同享盛名。杉林溪茶區在台灣高山茶產區中算是後開發茶區,而龍鳳峽茶區更晚開發。龍鳳峽茶區海拔高度約1600至2000公尺左右(忘幽森林入口處),此區以往為杉木森林伐木地區(遺址地名如留龍頭),林業公司改組後放領給農民,才開始改種高山茶,而溪杉公路興建後,通往遊樂園帶動人潮,也促進龍鳳峽茶區的發展,921震災後,一度落沒。

  DSC05186  

龍鳳峽前在魚池茶農處試兩支級數不同,茶農的3千級與個人帶2千級杉林溪龍鳳峽茶易比出高下,茶農指出連外形也不同

DSC02829  

102.05.23採的坔仔的茶菜,回來比試海拔高度差不多(1700-1900m)的茶「武界」、奇萊福壽梨山一試高下

    此區杉林溪茶已有高冷茶的特性,葉肉肥厚,富有果膠質,甘醇順暢不苦澀。而地處杉木森林地帶,有研究指出,這裡的土質為具有保濕效果的黃棕壤,雖然本區茶園陡峭(較無法機械化)但終年雲霧繚繞,乾旱時猶能保有水份。一般說法,為表現高海拔特性以輕發酵輕烘焙,展現高山茶的特殊芳香。有人說「茶葉口感冷香味中帶有杉香綠竹味具有色澤翠綠鮮活、滑軟厚重帶活性,香氣如幽蘭般很清秀淡雅,水色則蜜綠顯黃及具耐沖泡等特色」。如果阿里山茶香氣為「顯」,則這裡香氣為「隱」,梨山茶香氣為「逸」。

 

IMAG0479  

坔仔的茶菜回來試連螞蟻都知其甜滋味,跑來嘗茶

 

樂活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曾經有報載樟樹湖茶區茶農大批的茶被被竊,後來茶農發現這批茶告法院,法院請求茶改場專家鑑定,茶改場回覆目前科學上仍無法作到百分之百確定那地區茶。在科學實證邏輯法則,這說法沒錯,但其實就所謂茶專家憑感官經驗仍可區別(因每支山皆有不同的礦物質成份產生不同的所謂山頭氣,樟樹湖茶蠻特別的氣味有經驗者是很容易就辨明)。只是這案例法院就證據依法論法,如果沒辦法百分之百確定,涉及責任很大,當然茶改場專家不敢隨意背書(或許其經驗法則能判別也不敢涉入爭端),畢竟學只能證偽不能證真。

092

 

樟樹湖茶區最高處羅姓人家的茶園

 093  

由高處往下看樟樹湖農家

097  

103.03.13春雷第一響茶樹細胞剛要甦醒

094

完整的森林覆蓋渾然造就頂級口感

 095  

台灣茶最大優點就是有良好的田間管理

   樟樹湖茶區當地人稱為「大窩(凹)」,這裡地形像碗公一半(奮起湖碗公雲霧在中由上向下看像湖)形成夜晚山嵐籠罩,像掛霧罩一樣,茶樹養份吸收大部分要靠葉子,吸取森林的芬多精(茶樹需要雲霧的SPA,所以良好的茶園必須有森林保護)。169縣道奮起湖往太和路上海拔漸降,此處最高海拔高度約1500至1600公尺間,已有高冷茶特性,最高處羅姓人家的茶園,觀方位為西向坡地。這裡的茶,香氣喉韻十足,好的樟樹湖茶,入喉後反應很快,整個口腔飽滿圓潤,滲透力強,會強烈攻擊你的喉嚨唾腺,不斷的分泌唾液,甘醇清涼的感覺。為嗎啡級的茶,很容易上隱,所以區別度蠻高,亦是易於辨認區別的阿里山茶(人說大凹的茶好認)。早期由於開發較晚,名氣遠落在鄰近的石棹阿里山茶之後,現已有凌駕其上之勢。

DSC05065  

正版包裝圖樣(據說是太和許村長所提供大塔山雲海照片)

樂活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早對茶的概念,是小時候 先父喝的非常苦,必須加糖才能喝的條索狀黑LuLu的茶米茶。而第一次真正領略台灣茶的美滋味,則是20幾年前的事,也是第一次習茶的地點,是在梅山鄉瑞里村最高處,海拔約1200公尺-坪頂,人稱瑞里茶王的許平和老師家。如果說龍眼林是台灣高山茶濫觴的地方,則這裡是真正全面觸發阿里山高山茶興勃的源頭〈70年代參加比賽第一次得大獎引起大規模種茶〉。無疑許平和老師家的茶,在台灣高山茶發展史上,絕對佔有一席之地位,也是最具代表性阿里山茶。個人在此習得一壺〈水壺〉換一壺〈小陶壺〉的茶湯滋味〈十幾泡的耐泡高山茶〉,從此開啟往後我一輩子喝茶的習慣。

葉主任相片01    

樂活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早看報紙新聞報導「鞏俐怒轟金馬獎不公」,一票之差沒當上影后透過經紀人痛批金馬獎不公,甚至大陸網友認為評審陳沖濫用職權「黑她」這讓我想到東方美人茶比賽的案例。今年8月某晚,我帶茶界高手朋友到峨眉某常得獎的茶行品茗聊茶事。老板說一個參加比賽案例,東方美人茶比賽每點12斤交付比賽,某次交付比賽同一批茶分別的二等及二朵梅花,老板氣到從此沒再參賽老板當晚泡一支問我們有沒有頭獎的水準,我說有,他說這支茶就是用頭等價格賣3萬元,因為他對於自家茶品質很有自信,所以自己訂定其價格。之前也有聽說東方美人茶比賽結果,有人得獎卻不認同獎次,將封條及名次撕掉(因名次在外有公定行情如今年三等獎112千元),改以自己認定的名次價格賣這不就是對自己的東西太有自信嗎?這新聞報導事件不就是像這樣情況嗎?常得特等獎有瑞里茶王稱號的茶老師曾告訴我,他參加比賽除了茶的本質要好外都有抓評審的口味,要算準比賽日子掌握好烘焙時間最佳適口時間迎合比賽,精準掌握到當日口感,關鍵在此,如此本事你說他能不得獎嗎?但就像上述峨眉茶農不參賽者他認為評審本身功力不足蓋「無南威之容難以論淑媛」,其認為比賽因為要適應比賽口感故乾燥不足,比賽茶可能適合比賽卻不見得適合消費者購買的飲用模式很有道理比賽與飲用本質上有其差異另量測工具準確度「效度」與「信度」問題。以人的感官來評量,本身就有其限度,所以評量方式及程序就很重要,但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蒙所說「人是有限理性」。所以說什麼餐飲比賽,諸如麵包、牛肉麵、中餐等冠軍,消費者就參考參考而不必太迷信,因量測工具從來也沒準校過,如何知其準確度。朋友曾任桃園縣農業局主管,他說某年被找去評水蜜桃比賽,第一次他有何經驗去評?如上所述,那麼鞏小姐就請比照峨眉那茶行老板撕掉名次做好自己吧!

樂活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令人陶醉的事物總還會引來一陣子的辛酸,原野上的香花芳草是得自昨夜風霜雨露的妝扮~

敝人喝阿里山茶已有近20年之經驗,因愛好喝茶去年曾跟隨嘉義縣製茶工會到大陸茶業交流學習,對台茶有更深刻的了解。12月初利用休假重回我第一次,習茶的友人家_嘉義「瑞里坪頂」,夜宿在海拔1200公尺的高山,巴山夜談話茶事,心中無限感慨。台灣茶區遍佈全島,從最北北海岸石門鄉到最南端恆春半島港口村四季皆可產茶,著名的有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松柏長青茶、木柵鐵觀音茶、三峽龍井茶、阿里山高山茶等等。而這些欣欣向榮名茶背後,仍各有難以明狀之隱憂。在此不揣吾陋,筆者先試舉三大名茶與識者分享這台茶的曲幽。

「春山雲半蹙,秋月雨偏催~離根的文山包種茶」,文山包種茶區相當於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及南港等地區,其品種以「青心烏龍」所製成的茶葉,外觀翠綠,條索緊結,且自然彎曲,沖泡後茶湯水色金黃,香氣撲鼻,大陸人士深愛其味。去年在大陸交流時,經營茶藝館的大陸籍人士,一直在垂詢,所以後來我常送文山包種茶給大陸人士。而我常在離院不遠的山區「祥×茶莊」購買,一直以為是汐止、南港本地產,後與老闆交談才知,其茶園是遠在宜蘭大同鄉。據老闆說,這一帶因內湖焚化爐落塵問題,種菜因買菜回去還會洗,所以灰塵影響不大;種茶則影響很大,文山包種茶被迫外移。這種情況在別處即將發生,近日到南投名間拜訪種茶的朋友,友人對於將設立的國光石化,落塵的問題更是憂心忡忡,以抱怨的口吻嘆說,「別以為您們在台北作決策,您們不會受影響,我們的農產品是賣到台北去的」,聽來宛如悲歌,難以唱和。

「春花秋月休辜負,綠鬢朱顏不再來~凋零的東方美人茶」,東方美人茶又稱「白毫烏龍茶」或「椪風茶」,以北埔鄉及峨眉鄉所產之質與量居本省之冠。該茶緣於端午節前後經小綠葉蟬(浮塵子)的吸食「著涎」產生變化,茶葉生長受阻捲曲,原本殘花敗絮茶葉身影,經勤勞儉樸客家人手作成,葉身呈白、綠、黃、紅、褐五色相間,在杯中宛如美人漫舞,外銷到國外被名為東方美人茶。品質好的東方美人茶,以82C沖泡,口中甘醇芳香,會同時有花香、蜜香、果香及淡薄荷味。因係蟲咬食,較無農藥殘留問題,深受日本人喜好,因手作又產量有其限制,故價格不斷推昇。即使價昂但因作工太辛苦,現在很少看到採茶姑娘,倒是很多採茶阿婆。北埔義×茶行老闆說年輕人寧可到工廠亦不想學做茶,人才流失及土地被改為非農用等問題,東方美人茶將會面臨凋零的一天。

「扶不起海棠嬌睡,襯不上芍藥紅殘~哀愁的阿里山茶」,據悉現在的阿里山高山茶,1976年始種於梅山鄉龍眼林村,開啟高山茶之端。而政府美麗的錯誤政策,將以往非山地原住民鄉林班地放領給農民,就地合法產生大面積的栽種,造就今日阿里山高山茶產業。在大陸阿里山高山茶赫赫有名,真正阿里山茶銷到大陸很多,反而在台灣稍微不察,可能買到仿冒的阿里山茶。更由於台商推波助瀾,將阿里山高山茶複製到大陸,是以在大陸產生不少的「阿里山茶第二故鄉」,但阿里山茶是上蒼賜給台灣的獨特寶物,是無法複製的。「高山茶」是一般指海拔1000公尺以上,除了優良的茶園管理及土壤的特殊性外,位於迴歸線附近日照帶,海島型氣候,日夜溫差大,清晨披上厚實冷冽的甘露水,早上日照充足,中午溫度可達30餘度,下午又常罩霧,晚上夜涼如水,才是蘊釀出阿里山獨特喉韻甘醇滋味的原因之一。友人說,如果茶園旁保留一些森林更佳,因茶樹亦需要芬多精,但茶農基於經濟考量,往往整座山僅植茶樹。921地震及88風災後,地質非常不穩,瑞里、太和一帶約四、五處大崩塌,怵目驚心。台茶真是台灣的寶貝,但這寶貝來自脆弱的環境,要好好的珍惜保存它們,必須愛護我們的環境。

文刊中央研究院電子週報第297期

樂活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