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2340  

新竹市四維路上的一家古早味客家麵店

IMAG2339  

是有幾分古早味的樣子,左邊那盤黑滷味道有夠,但還是難抵以前的古早味IMAG2248  

新竹市南大路「長腳小吃」,為原南大路成安藥局旁倪姓小吃第二代傳人

IMAG2246  

生鐵鍋、兩支鑊勺加上瓦斯車助燃,秘訣就在快速切磋鏗鏘「水火相濟,調和鼎鼐」之功,是新竹古早味的「真本格」

IMAG2249  

南大路的長腳小吃雖承繼第一代功夫,模樣是跟以前差不多,但因個人會記憶味道,味兒的精準度還是少一些

    最近因食安問題層出不窮,使得現在台灣小吃中所謂的「古早味」,格外受到青睞。這種早期「純真的味覺饗宴」,大凡二、三、四、五年級的人,都有領略過那個屬於台灣純真小吃的輝煌年代,那才是真正的「古早味」,這味兒也是令許多異鄉遊子魂縈夢牽的「原鄉味」。但晚近這些帶有濃濃「古早味」的庶民小吃,正遭逢諸如過度商品化及工業化侵害,目前少見完全遵古法而行,致走味不堪,或到了名存實亡的境地。

IMAG2371  

長腳他們家灌的「粉強(水石)」是新竹最棒的「粉強(水石)」,稍帶醬色裡頭也有味道,但比一般紅醬色稍白,有時還看得出腸衣紋路,配上薑絲佐調醬非常好吃,魂縈夢牽的美味就此失傳

IMAG2368  

中央路「好吃麵」老店80年代全盛時期味道最棒,當時兄弟姐妹在一起做,就個人吃食經驗判斷,掌握技術關鍵的人物可能是「阿榮」

IMAG2370  

「好吃麵」他們家的自製的「粉強(水石)」、三角肉是強手貨,那天去已賣完,因地瓜粉製品不能冰藏,所以要限量,比較過宜蘭的「粉強(水石)水水的口感很可怕

IMAG2403  

德高街大樹腳阿嬤麵店現經營者也經營三、四十年以上

IMAG2404  

大樹腳阿嬤麵店「粉強(水石)」是自製也不錯,在新竹有些店是批來賣的

IMAG2389  

德高街巷子內的「榕樹下麵店」也是著名老店,本來女婿在中央路有開分店現該店已沒開

 IMAG2386  

 「榕樹下麵店」切仔湯麵上的配肉,與原南大路倪姓小吃切仔湯麵上的配肉比較澀點 

IMAG2508  

中央路上新大同飲食店雖是老店,但我喜歡矮房子門口有棵榕樹時期的口味,現在的味道總覺比不過「好吃麵」

IMAG2509  

新大同飲食店的「粉強(水石)」未上醬色素白,內容味道也單純要靠淋醬佐味,他們另一強項小吃是手工貢丸,十幾年來價格未變1斤仍是220元

IMAG2505  

長和街竹山意麵我認為第二代口味跟第一代差不多,算有承繼廟前時期口味

IMAG2501  

第二代男少東有完全學到真傳,秘技小鐵勾打散麵條(男生的力量足勁道夠可以跟其姊煮的麵做比較即知)

IMAG2506  

竹山意麵豬油拌出的好味道,冬天我喜歡乾麵拌上自製辣椒粒醬,那魚丸湯像極了60年代的味道

    最近在新竹市想回味一下傳統的「古早味」小吃,還真難找到,味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走鐘」。以近期新竹市四維路上一家掛名「古早味客家麵食」,雖是有幾分樣子,但就客家小吃言,仍未若早期曾經活躍於60、70年代位在西大路舊殯儀館斜對面張姓客家小吃店,尤其這店家老闆娘手藝超級棒,都已超過二十年以上沒吃(很早休店未經營),我到現在仍能記得其客家煮麵、下水湯及蛋炒花螫(螃蟹)的美味南大路上「阿木小吃」的帶有沙茶味的什錦麵,現也消失了如今南大路「古早味」的麵店,僅剩傳至第二代「長腳」,這家60年代原位在南大路麥當勞對面,成安藥局旁,第一代倪姓夫婦,可做為新竹台式小吃經營典範代表主力營業時間晚餐到凌晨兩點(早期台式小吃主要有吃宵夜消費習慣),下午時間兩夫婦就開始備料,清燙(燙煮)肉類(鴨、豬肉條、豬內臟等黑白切食物),遺留的湯汁就是很好高湯(當然另有大骨熬的高湯),也有準備一大鍋滷味(鴨頭、鴨翅、海帶、豆干豬頭皮等),滷的味道有進去,所以豆干切面有氣孔且很香,還有「粉強(水石)」可說新竹市最棒的(稍微有點醬色比一般白些),另外有人說他們的紅糟肉也很出色,其實他們家我吃最多的是鴨頭、鴨翅、豆干及粉(水石)他們家的煮麵,先蔥段爆香肉絲條下去淋醬油膏拌炒,新竹市天然瓦斯再加上瓦斯鼓風車烈火,兩隻鑊勺鏗鏘,一隻為漏空勺, 翻炒兩三下(關鍵在此),撈取備用,加高湯黃油麵下去拌煮,最後加韭菜、豆芽及些許小白菜,裝入碗公上頭配上炒過的肉絲配料。另外有「切仔麵」,麵燙過配上油蔥、加韭菜、豆芽及些許小白菜,加入高湯配上兩三片白切裡肌肉(聽說現在不加),簡單的美食。惟今昔相比,才知古早人的功力。目前還能少稍有古早味的店如德高街上「大樹腳阿嬤」及附近的「榕樹下 」兩家小吃。及外媽祖「竹山意麵」口味非常近60年代早期在廟埕前的味道,上午像是姐姐做,下午弟弟做,我喜歡吃弟弟做的,微觀秘技在於燙麵時,那支小鐵勾在或麵的速率(男生勁道夠,廚師很容易得網球肘,例如以前光華國中附近有家叫季常快炒,他的炒飯之所以好吃,在於其翻炒的速度快動作均故飯粒受熱均勻,粒粒皆香)大同路上有兩家老店,我比較喜歡70年代矮房子門口有棵樹時「大同飲食店」的味道,80年代在新竹市府上班,我則較常吃「好吃麵」這家,當時該店兄弟姐妹皆聚一起,阿榮、阿梅等人也一起做,人氣旺且跩,不喜歡客人站著點菜,要先坐定位才給點菜,常看到客人不歡而走。後來分家,有一陣子在新竹同時開有3 家切仔麵店,這時本店的味道就有點走樣,關鍵秘技可能在阿榮身上,但聽說最近在城隍廟附近開的「阿榮」 也已收攤不賣

IMAG2384

 

中山路上的楊姓老店,現在的味道有點不符「古早味」的滋味

IMAG2382  

楊姓老店的「粉強(水石)」調味上摻糖多了點,口味偏甜了點

      中山路上有家楊姓老店,現在的味道有點不符「古早味」,「粉強(水石)」是甜味道,變成類果凍。哎呀!現在要找傳統好吃的「古早味」不知哪裡找?或許在鄉下地方仍有老一輩小吃的業者仍在堅守崗位慘澹經營著,真正需要復刻傳承這台灣特有的小吃「古早味」,再不然就吃不到了!

IMAG2500  

民富街上掛包也是新竹老口味

DSC06326  

新竹城隍廟口林家魷魚羹第三代似乎未復刻到第二代,50年代過年時候我就常進城吃這老先生的手藝,現在竹蓮街阿春魷魚羹口味有比上來了

IMAG2392  

西大路地下到路口旁,四、五十年老店上芳木瓜純正綿密的口味,後繼的人似乎也要接不上來,常常歇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活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