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夜市內前藝人創設的連鎖三星蔥捲餅攤
羅東夜市郵局旁著名店家以前是推攤現在設店這跟新竹市東大路福州包情形雷同,這就是人潮的威力,但其實就美食本身不見得有利,口味不合我
礁溪國小前柯氏蔥油餅
頭城阿嬤蔥油餅
天送埤美珍香仆肉店前三星蔥油餅
天送埤另一攤何姓蔥餡餅(特色內餡蔥多皮層厚但較軟反而敗了口味)
自從三星蔥聲名遠播後,蔥油餅隱然是宜蘭代表性的食物,他們有時稱三星蔥油(餡、捲)餅(蔥餡餅皮更厚蔥餡包在內)(蔥捲餅蔥餡包捲在餅皮內)。個人因飲食口味習慣清淡點,油炸食物不會特別喜歡吃,但來宜蘭總是要入境隨俗,尤其大街小巷碰到賣蔥油餅攤販機會還蠻多。就像有一次到望龍埤附近,靜僻的鄉間小路旁居然也有農家門口在賣蔥油餅,當然也要品嚐看。而像是宜蘭風景區一些出了名的蔥油餅小攤,也吃過好幾家。如人潮鼎盛的羅東夜市郵局旁小攤(現已改在原址旁的店面)、礁溪國小前柯氏蔥油餅、頭城阿嬤蔥油餅、天送埤美珍香仆肉店前三星蔥油餅、林場肉羹旁蔥油餅等等,當然多吃幾家比較,就能瞧出一些端倪。
美珍香仆肉店三星蔥油餅一直往餅身上淋油加速脆化表皮
天送埤何姓蔥餡餅餅身厚熱油炸到焦化才能成熟
這裡的蔥油餅跟新竹的不太一樣,新竹市蔥油餅可以東大路與武陵交叉路口一輛小貨車這攤為代表,很多新竹人皆有吃過這攤的經驗。二者比較,宜蘭的蔥油餅麵皮外形小而厚(跟巴掌差不多的大小圓餅論個計價一般25元加蛋35元,天送埤蔥餡餅賣30元),蔥餡較多,用比較多的油及極高的溫度油爆已有起黑煙的現象;新竹市蔥油餅麵皮外形大而薄(所以稱單位為張,一張或半張來計價),用沙拉油比較少且油煎溫度較低點。去年油品食安問題後媒體報導,乃有的比較其所用油品。據報載天送埤仆肉店前蔥油餅攤因用問題耐炸油,而休息一陣子。個人覺得很奇怪,念小學時,家住新竹市竹蓮街尾黑金町一帶,記得童年要用提鍋幫家裡到福伯或九爐伯這兩家柑仔店打油,那時食用油稱「火油」(汽油稱水油元宵節拿火把用水油),憨厚純真的年代,大家很踏實過活,賺錢也一步一腳印,沒什麼食安問題。現在人在追求什麼?哪麼多假東西。蔥油餅已因烈火有起黑油煙,不是很健康的現象,現在卻連基本的油品都出狀況!
羅東南門路32號
碳烤鹽酥餅餅皮沒話說,如果內餡鹽巴(包蔥有鹹淡不一現象)調控得宜更棒
碳烤鹽酥餅餅皮可能內餡蔥含水份多點,沒能顯現碳烤的優勢不夠脆化
碳烤爐烙著外裹白芝麻內有蔥餡的餅
上述因著名而排隊很長的攤家,為免客人久候,油炸溫度快又猛,易有焦苦味,敏感者喉嚨會不舒服。如果因怕健康因素,可改吃另一款宜蘭的鹽酥餅(像胡椒餅,不輸饒河夜市、士林夜市及文官學院旁老張胡椒餅),在羅東南門附近有一攤,味道不錯吃。但作法大不同,油桶狀的碳烤爐烙著外裹白芝麻內有蔥餡的餅。按中國古代將水與麵粉和著的東西凡稱「餅」,餅出現更早於麵條。這類接近的餅很多樣,如烙餅(味道簡單不油膩的摩洛哥餅也很接近烙餅)及蔥抓餅。烙餅一般少油,而「抓餅」是將麵糰桿成扁平圓形,再以文火乾烙強調的是層次及酥脆感,一定要透過擠壓拍打出多層次的口感。90年左右曾在花蓮市中和街闔家歡餐廳,製造過程中一直用兩支煎鏟在敲拍,第一次吃其絲絲入扣的抓餅,還真不賴,才50元一張。真要品嚐道地宜蘭蔥油餅,個人建議考慮天送埤美珍香仆肉店前三星蔥油餅,其秘訣不斷的從餅上潑灑熱油,脆化了有筋度的麵皮。如果是新竹人可再嚐東門國小旁「一畝田」麵食館蔥油餅,他們的麵皮係老麵製成,可沒話說。其實南港興華路有一家叫「鼎園餃子店」的蔥油餅,像巴掌大,麵皮厚實且少油的蔥捲餅,亦可品嚐看看與上述做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