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0544_BURST001  

    為因應飲食風險,個人在外食中麵食的比例很高,尤其對新光顧的麵店選擇大滷麵比例更高。可是昨晚在新竹市振興路上吃完大滷麵,不禁問老闆這是大滷麵還是酸辣湯麵?老闆鐵口這就是大滷麵,其實這麵的湯頭及配料像極了60年初,我所就讀的新竹市建華國中時期,學校福利社所賣的酸辣湯只差勁道味兒。老闆還說客人不喜歡榨菜酸菜類味道所以沒加,老闆非常篤定他煮的就是大滷麵。其實早期在新竹這兩種是很好區分,一個簡單的辨明就是看調味品,酸辣湯以烏醋及胡椒粉為基底,大滷麵胡麻油為主味。
個人在中研院服務期間曾發表過美食文章,其中「城南往事憶舊味-追憶竹塹城消失的鄉土原味」-「臨近的東大路天橋下,出現一攤安徽人麵攤,攤前永遠擺兩桶水,一桶肥皂水,另一桶清水,客人用過碗盤用浸不用洗,殊是不衛生,但他的「大滷麵」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兩口爐灶,一鍋燒水煮麵;另一鍋煮湯頭,內容為肉絲片、木耳、胡蘿蔔絲片、大黃瓜及打蛋花勾芡,最後用胡麻油引出上述食材香味(胡麻油與大黃瓜為最適配湯頭口味)」。這是記述60年代末所吃過大滷麵。
現在要吃到純正的古早味非常難,吃完晚餐順道拜訪二姐家,二姐亦有談到現在的蔬菜跟以往的口感不一樣,她舉小黃瓜為例,以往的小黃瓜煮熟瓜體是透明,現在却是白肉,她說南部來的可能是改良品種,她喜歡我們這裡鄉下來,可能仍有保存傳統的品種。這就令我想到,再不注重保存我們純正傳統的古早味小吃,將會失去我們民族飲食風的味覺,徨論要建立台灣為美食王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活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